首页
新闻
科协动态
头条新闻
地方动态
通知公告
全景科协
科协简介
中国科协章程
科协会徽
组织机构
领导信息
政策法规
重要文件
科协年鉴
保密宣传
财政预决算
智库
科协专家库
五邑籍院士
科协志愿服务队
学术
学会之窗
政策文件
学术活动
科普活动
科技服务
组织建设
学会资助
学会荣誉
科普
科普资助
基层科普
科普基地
青少年科普
科普之窗
党建
党务动态
党组织设置
制度法规
主题教育
序言
日期:2022-06-30 09:10:00
19世纪的三大自然发现,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859)、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分别揭示了生命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内在统一性,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就动力和生产工具而言,继蒸汽时代之后,人类又迎来了一个电力时代。...[全文]
量子干涉,让数星星不再雾里看花
日期:2021-12-17 10:55:05
对深邃夜空的探索伴随着人类文明,绵延千年。儿时的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陪伴你我长大,人类在浩瀚宇宙面前永远是好奇的孩童,想要通过点点星光读出宇宙亿万年的秘密。 70年前,射电天文学家将望远镜对准了天狼星和其他几颗恒星…… ...[全文]
无可置疑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期:2005-08-22 05:13:15
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在探索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X光。X光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也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伦琴因此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全文]
现代“炼金术”——发现放射性
日期:2005-08-21 05:13:15
在对X光的研究中,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只要有铀元素存在,就有贯穿辐射产生,由此证明,发射这种射线是铀原子自身的作用。放射性的发现,引起人们对原子核内部的研究的深入。学入原子内部和"分裂原子"从此,成为世纪之交时期科学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全文]
现代“炼金术”——更强的放射性元素
日期:2005-08-20 05:13:15
1898年,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寻找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物质的过程中,先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其名命为"钋"。居里夫妇又花了4年时间,发现了镭,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清铀矿渣中分离出0.12克纯氯化镭后又终于,...[全文]
现代“炼金术”——元素嬗变
日期:2005-08-19 05:13:15
1902年,物理学家卢瑟福与化学家索迪合作在对铀、镭、钍等元素的放射性研究中,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嬗变理论:放射性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们自发性地放射出射线和能量,而自身衰变成另一种放射性原子,直至成为一种稳定的原子为止。这一理论轻而易举地...[全文]
现代“炼金术”——发现α射线
日期:2005-08-18 05:13:15
卢瑟福1898年发现铀和铀的化合物所发出的射线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极易吸收的,他称之为α射线;另一种有效强的穿透能力,他称之为β射线。由于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带有巨大能量和动量,就成为卢瑟福用来打开原子大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有力工具...[全文]
发现电子
日期:2005-08-17 05:13:15
物理学家汤姆逊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装置,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并推算出其质量和电荷比值。得出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而且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其质量只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汤姆逊认定这种粒子必定...[全文]
分子和原子论的确立
日期:2005-08-16 05:13:15
分子和原子论的确立经历了18、19两个世纪,产生过激烈争论。玻耳兹曼不仅从哲学上和方法论上,而且例举了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最新实验证据,坚信原子论学说,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普朗克在他的《科学自传》中回顾了原子论确立的斗争历史后,很有感...[全文]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日期:2005-08-15 05:13:15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著名论文,提出根本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空间、时间理论。其核心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闵可夫斯基1909年在为相对论的空时观作的一次题为《空间和时间》的报告开头即说“我要向你们介绍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全文]
普朗克离经叛道提出能量子概念
日期:2005-08-14 05:13:15
物理学家普朗克1900年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说:物体在产生和吸收辐射时,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以一定数量值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的。也就是说,在辐射的发射或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最小的单元。这个不可分的能量单元,普朗克称它...[全文]
爱因斯坦光量子概念
日期:2005-08-13 05:13:15
爱因斯坦1905年写的一篇论文中,没有满足普朗克把能量不连续性只局限于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而认为即使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中,辐射也是不连续的,是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即"光量子",以后人们称其为"光子"。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为以后...[全文]
原子模型
日期:2005-08-12 05:13:15
1903年,汤姆逊发展了他前一年提出的原子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同年,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渗透,提出了电...[全文]
电子环绕原子核运动
日期:2005-08-11 05:13:15
1913年,玻尔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理论。其理论要点是,一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二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行时,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三当电子从一个具有较高能量的轨道跃迁到具有低能量的...[全文]
解释微观世界
日期:2005-08-10 05:13:15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电子作为粒子,应该具有波动的性质,他提出了物质波理论,预言电子波的衍射,并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物理学家薛定谔把德布罗意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建立了波动力学体系,加深了对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