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科协动态
头条新闻
地方动态
通知公告
全景科协
科协简介
中国科协章程
科协会徽
组织机构
领导信息
政策法规
重要文件
科协年鉴
保密宣传
财政预决算
智库
科协专家库
五邑籍院士
科协志愿服务队
学术
学会之窗
政策文件
学术活动
科普活动
科技服务
组织建设
学会资助
学会荣誉
科普
科普资助
基层科普
科普基地
青少年科普
科普之窗
党建
党务动态
党组织设置
制度法规
主题教育
探索原子核奥秘的钥匙-中子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08-08 17:13:15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1932年,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其质量同质子相当的中性粒子,这正是1920年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可能存在的一种中性的粒子,即中子。他因此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海森伯和伊凡宁柯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结构模型。由于中子不带电荷,不受静电作用的影响,可以比较自由地接近以至进入原子核,容易引起核的变化,因此,它立即被用来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理想“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