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科协动态
头条新闻
地方动态
通知公告
全景科协
科协简介
中国科协章程
科协会徽
组织机构
领导信息
政策法规
重要文件
科协年鉴
保密宣传
财政预决算
智库
科协专家库
五邑籍院士
科协志愿服务队
学术
学会之窗
政策文件
学术活动
科普活动
科技服务
组织建设
学会资助
学会荣誉
科普
科普资助
基层科普
科普基地
青少年科普
科普之窗
党建
党务动态
党组织设置
制度法规
主题教育
电子绕核运动概念的形成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07-28 17:13:14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1915年索末菲把玻尔的原子核结构理论从两方面加以扩充,一是认为电子绕核运动不仅限于圆形轨道,而且也包括椭圆形轨道。二是把相对论与玻尔理论结合起来,考虑到电子的质量会随电子的运动速率的变化而变化。1925年,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描述了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因此获1945年物理奖。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有了重大发展,玻尔的电子轨道概念为电子云概念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