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2日,江门市气象学会举行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暨2004年气象学术交流会系列活动。市气象学会在市气象局群星新址雷达楼一楼会议室召开学术年会,本届年会参加交流的论文50多篇。文章反映出我市气象学科各专业、特别是防雷专业的研究成果、方法探讨、经验总结、技术开发利用等,通过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评选出《一次热带系统叠加造成的大暴雨分析》等4篇文章为一等奖,《新会市公路收费站雷害分析及防雷解决方案》等6篇为二等奖,《谈实际工作中的月报预审》等10篇为三等奖,其余为鼓励奖。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明确反映了信息时代对气象工作的更高要求。“今年世界气象日选择的主题强调了技术在气象、水文和相关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学科的发展使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NMHS)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并对环境加以保护。”信息时代是高速度地收集和传递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监测预测服务成为可能,为防汛抗旱、防灾灭灾、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和水资源提供了条件。
同时,召开前汛期天气趋势会商会。
据报导,我市气象部门现拥有现代化观察设备的新型气象台,可实时调取、处理风云二号卫星、美国Goes9卫星发送的云图资料等,每十分钟处理一次全球高空、地面气象资料,计算机技术与预报的每一环节紧密结合,贯穿从原始资料的获取,到最终的预报产品发布的整个过程,21个自动观察站分布在全市各地,昼夜不停地提供我市天气实况数据,为社会提供准确精细的气象预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