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协配合开发“仙北模式”注入了新的扶贫内容和活力

来源: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11-04-12 11:14:41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为巩固贫困村的脱贫成效,增强“长期脱贫、长效致富”发展后劲,市委办、市委政研室、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档案局、市科协等六单位派驻翁源县仙北村工作队借力“双转移”引入的恒富工艺厂,探索了一条“招商扶贫”的新路。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日前在考察了该工艺厂后指出,产业扶贫巧妙地借力产业转移,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为扶贫开发的“仙北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以“五个突出”为重要标志的“仙北模式”去年被省扶贫办总结推广,走出了一条抓班子、保稳定、促发展、快脱贫的路子,被列为全省“双到”工作宣传典型。今年,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分析后,决定结合省“双转移”战略,结合当地交通、区域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探索“招商扶贫”道路。

从深圳引进的恒富工艺厂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达600多人,其中全日制工人月保底工资为900元,熟手工可达到每月1500元,每年可为当地创造近600万元工资收入和近20万元税收。为了引进恒富工艺厂,驻村工作队积极穿针引线,巧打“组合拳”,将企业招工难与仙北村的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一方面,抓住年前大批农民工返乡探亲的机会,大力宣传当地就业新政策,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务工人员留在当地就业。另一方面,积极营造亲商、暖商、敬商、留商的投资环境,多次向恒富工艺厂老板宣传工作队真情扶贫、以服务招商的理念。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洽谈,终于将工艺厂建到了粤北贫困户的家门口,实现了车间与田间的“握手”。

相关附件:
./t231793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