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广东“气象小主播”大赛结果公布,江门市蓬江区范罗冈滨江小学张冬妤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斩获决赛一等奖。至此,我市寻找“江门科普之星”系列活动圆满收官,共揽获省级赛事一等奖4项,刷新了各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有效提升了科学教育效能,为青少年探索科学搭建了优质平台。
一、“科普之星”点燃梦想 掀起参与热潮
寻找江门“科普之星”系列活动由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旅体局、团市委等7部门共同发起。活动对接省级赛事,举办四大青少年科技赛事——江门市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剧大赛、中小学“奇妙英语”科普挑战赛和“气象小主播”大赛,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了科普参与热潮,成为培养青少年科普人才的摇篮。
在活动的层层选拔和推动下,江门学子在省级比赛中成绩优异:在2024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斩获中小学组一等奖2项(全省仅5项)。在第七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上,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的《谁是中微子》以全场最高分荣获学校组一等奖。在广东“气象小主播”大赛中,张冬妤再获一等奖。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江门青少年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也证明了我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显著成效。
△江门代表队斩获中小学生组一等奖2项,创历史最佳成绩
△紫茶丰雅小学作品《谁是中微子》以全场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范罗冈滨江小学张冬妤获广东“气象小主播”大赛一等奖
二、多元平台拓宽视野 构建科普生态
市科协积极营造科普教育环境,搭建多元平台。一方面,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和家长走进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以及科技企业,让他们在实地“打卡”中,近距离接触前沿科研设备、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魅力,实现科普教育基地与学校研学的良性互动。多期科普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真正做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
△前往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开展研学
△前往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展研学
另一方面,实施“青苗培育计划”,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连续12年携手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演讲团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讲座,累计举办739场,超过115万人次从中受益。此外,全国科普日、科普嘉年华等活动定期举办,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科普知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教育生态体系。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演讲团傅前哨讲授无人机知识
三、赛事赋能激发活力 以赛促学成果显著
市科协构建起一套完善的赛事赋能体系,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和实践能力挑战赛等科技赛事,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创意与才华的舞台。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科技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全市巡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项目,将优质的科普资源带到学生身边。校园科技节常态化开展,创客空间、科学教育创新团队、创客社团纷纷兴起,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台山市巡展
在浓厚的科技氛围中,学生们不断尝试、勇于创新,科学梦想得以茁壮成长。近三年,江门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赛事中获奖824项,2024年金奖数同比增长30%,连续两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参赛人数全省第一,充分展现了我市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江门一中吴敏霞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一等奖
展望未来,市科协将持续深化科普教育工作,推动落实科学素养提升“五个一”系列活动,高质量办好科技类竞赛活动,提升活动影响力;加快推动科技副校长配备工作,借助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为学校科学教育注入新动力;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合作,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助力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峰,培育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