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科协动态
头条新闻
地方动态
通知公告
全景科协
科协简介
中国科协章程
科协会徽
组织机构
领导信息
政策法规
重要文件
科协年鉴
保密宣传
财政预决算
智库
科协专家库
五邑籍院士
科协志愿服务队
学术
学会之窗
政策文件
学术活动
科普活动
科技服务
组织建设
学会资助
学会荣誉
科普
科普资助
基层科普
科普基地
青少年科普
科普之窗
党建
党务动态
党组织设置
制度法规
主题教育
现代“炼金术”——元素嬗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08-19 17:13:15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1902年,物理学家卢瑟福与化学家索迪合作在对铀、镭、钍等元素的放射性研究中,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嬗变理论:放射性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们自发性地放射出射线和能量,而自身衰变成另一种放射性原子,直至成为一种稳定的原子为止。这一理论轻而易举地解释了放射性元素为什么会放出巨大能量,并提出了"原子能"的概念。导致了对原子内部的新的认识。卢瑟福因此,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