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07-27 17:13:14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1931年,化学家鲍林和物理学家斯莱脱合作从电子的波动性出发,认为波可以叠加,在碳原子成键时,电子所用的轨道不完全是原来纯粹的单一轨道,而是两个轨道经过叠加而成的“杂化轨道”,这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甲烷的四面体结构,也满意地解答了乙烯分子及其化许多分子的构型,因此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  莫立肯利用量子力学方法,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分子内电子运动的途径,主张把轨道看成是围绕原子核散开的电子云,轨道面向空间,可以互相重叠,形成化学键,为分子轨道理论建立作出贡献,因此获1966年化学奖。  1965年,化学家伍德瓦德与霍夫曼共同提出并阐明了“各种分子在反应中总是倾向于循着(或力图保持)其轨道对称性不变的方向发展”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相关附件:
./t233529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