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刘岱岳: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4-07-18 15:21:56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提及精神病,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偏见歧视的作祟,大多数人犹如听到洪水猛兽一般,然而精神病人内心撕心裂肺的呐喊,脑海中犹如电闪雷鸣般的痛苦只有他们能体会。而精神科医生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患者在精神世界迷失的路途中的正确方向,他们是患者心中的小太阳,温暖着患者受病魇折磨的精神世界。刘岱岳正是这平凡的精神科医师中的一员。

现任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的刘岱岳是患者家属心目中仁心仁术的刘医师,是住培医生心目中的超能导师,是联盟单位心目中的帮扶好兄弟,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同事心目中敢于担当的勇士。

作为一名医生,刘岱岳一直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希望用真心换取病人战胜疾病的决心,用爱心换取病人的信心,用耐心换取病人的舒心,给予其家庭般的温暖,让其能够打开心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疫情期间,因疫情防控及解决精神病患者入院困难的需要,刘岱岳主动承担任务,将管理的科室改为精神科急性处置疫情防控过渡女病房。当时每位新入院的女性精神病患者都要在这里隔离14天,检验过核酸结果阴性后才能分流到其他病区,不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高,工作强度也相比其他普通病区大很多。

“记得疫情期间有个印象特别深的病人,21岁的流浪女孩,因不时追赶叫骂周围行人,群众报警后被警察送来我院救助治疗。患者当时全身脏臭,不语少动,已经怀孕36周,诊断考虑患者为精神分裂症。”刘岱岳告诉记者,考虑到其情况特殊,他一边轻声细语的安抚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配合各项检查;一边立即联系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患者解决住院的费用问题,并联系好江门市中心医院,准备等待患者足月生产。在患者妊娠期足月后,刘岱岳还亲自将患者送至中心医院产科,最终患者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女婴后又将患者接回病房,安排整个团队悉心照料、精心治疗。经过半年的救治和照料,女孩终于从肢体语言的简单交流,到愿意开口讲话,根据她的说话语气和方言,刘岱岳不断请北方省份的同事尝试跟她交流互动,确定其是陕西籍,联系民政部门后,通过民警的一起努力,以及多方沟通联系,终于联系到其家人并顺利将其送回了陕西的某个村社。

在刘岱岳看来,与其他科室的医生相比,精神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世俗的偏见、异样的眼光,还要面对患者的各种各样的“心灵垃圾”,背后的艰辛鲜为人知。纵然历尽千帆,蓦然回首,刘岱岳医生依然为自己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感到幸福和骄傲。他说:“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精神疾患折磨着患者的身心,社会的歧视更是让他们的心灵被受摧残,希望社会对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多些理解、包容、支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一起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在工作中,刘岱岳注重科研,作为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参加参加1个研究生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市科技局及8个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课题,其中硕士研究生课题《叶酸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为解决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难题提供更多方案,主持的《探讨人类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相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刘岱岳还积极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共对联盟单位以日常查房、教学查房、专题授课、专家门诊等多种形式进行智力、技术帮扶70余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相关附件:
./t981898_mo.html